2013年6月15日 星期六

島‧其四(完)


來自邁阿密

落地綠卡?哈哈~這個詞好。

是的,美國為了鼓勵古巴人民逃亡,特別開給逃亡者的特權;只要逃亡者能到得了美國領土,就是美國的合法公民,馬上擁有綠卡資格,要非法逃亡的才有哦,合法入境美國的古巴人是沒有的。

「問題是他們怎麼知道你合法非法?怎麼知道你是古巴人?」

好問題,這我也不是很清楚,不過我知道逃亡者會被送到移民局,由古巴出身的移民官員與他面談,可能根據口音跟說話的方式來判斷吧。這個特權好像只有古巴人才有,沒聽過哪個國家的人可以這麼容易拿到居留權的,這可能也是古巴移民討人厭的原因之一。

邁阿密(Miami)一直都是逃亡者的熱門目的地,離得近嘛,又很多Latino(*1),早期的移民幾乎都定居在這裡,近年來的新移民會在邁阿密落腳一陣子,然後往北移動,不過還是多在佛羅里達(Florida)境內定居、工作、結婚這樣。

「聽說菲德爾畏懼你們古巴幫?」

哼嗯…這種傳言已經很久了,沒人知道他真正的想法,其實他在乎不在乎都無所謂。是有這麼一夥人,信誓旦旦要回古巴,把原本屬於他們的房子、商店要回來,他們有些軍火,還有美國政府在背後支持。

「真的嗎?」

不是每一任,不過我知道自卡特(Jimmy Carter)有份,雷根(Ronald Reagan)、布希(George H.W. Bush)好像也是,有幾任政權都是暗地裡在協助、鼓吹這股反攻古巴的勢力,老美最愛幹這事了,表面上跟你講文明講條文講和平,桌子底下就跟你搞這些有的沒的,美國利用這批人,除了文攻武嚇以外,也是要利用他們勸誘親友逃離古巴,一個牽一個這樣。不過你不用把這股勢力想的太龐大,我認識的人裡面,沒有一個想要打回去的,想打白宮的倒是有幾個。可能老一輩的比較多吧,年輕一輩的比較不那麼熱衷政治,畢竟那是自己的家鄉,親人朋友都在那邊,再說我們都是自己跑過來的,那些都是自願放棄的,也沒什麼立場說要搶回來。

「除了逃亡者,也有很多合法到國外賺錢,寄回古巴養家的人吧。」

是呀,所以古巴政府對逃亡者的立場是很曖昧的,既然合法出國不容易,非法出國的就多,而在蔗糖、農產泡沫化之後,古巴非常仰賴這些在國外的古巴人所賺的錢,他們其實會希望這些人越多越好,這些從國外寄回來的錢越多越好,但既不肯鬆綁法令,又不能鼓勵大家逃亡…

「是怕法令鬆綁之後,大家全都移民去,古巴變荒島嗎?」

你也不用說得這麼…我畢竟是古巴人欸喂。

「哈哈,不好意思,我以為你是美國人了。」

我不在乎你叫我美國人或古巴人或什麼Latino,不過古巴永遠是我的家鄉,我希望它可以越來越好。

「會特別想念古巴的什麼嗎?」

海。咖啡可以帶過來,家人的聲音可以在電話裡聽到,只有那片海,是必須要回去才能看到的。



 哈瓦那(La Habana)


那是一個到處都看得到海的城市。

因為街道切割整齊,因為略有高低起伏,在哈瓦那總是可以看到海,在一排排古老房舍的擁抱裡,在一張張嘻笑交談的面孔之間,晨昏晴雨,變化成不同顏色、明暗、深淺的背景,襯托出不同色調的哈瓦那,

在南方的聖地牙哥(Santiago de Cuba)大步現代化之際,哈瓦那為了一個沒人知道的原因,完整保留了它在我們記憶裡的樣子,陰暗、古老、慵懶,薩克斯風和電子琴的聲音,伴隨著酒精,使人不自禁的陷入不願想起的過去,傾訴給陌生人聽。


除了Buena Vista Social Club(*2),哈瓦那的酒吧街還有很多好音樂,雖然不脫些許西洋、南美流行音樂的影響,但大致完好,還能讓人有「這東西不太一樣」的感覺。這些有把年紀的樂手,下午三、四點就開始出沒,在各個酒吧、餐廳之間巡迴表演,我沒看過他們吃東西,也不知道他們幾點收工,他們最令我佩服的,是不論哪一種樂器,都可以不間斷的連續表演30分鐘以上。在到處是半開放酒吧、餐廳的哈瓦那,你可以買片披薩拎罐飲料,坐在路旁跟老伯大嬸一起,免費欣賞專業水平以上的表演,當然也歡迎你進到酒吧裡,花點錢支持這些死而復甦的古巴音樂囉。

(平民酒吧)

老作家告訴我,他在赤柬當權時,去柬埔寨採訪的故事,老媽媽告訴我,她兩次去蘇維埃旅行的經歷。哈瓦那是這些歷史殘骸的港口,時間推著我們不斷向前邁進,把不堪回首的過去,交給哈瓦那,等到有一天,哈瓦那也忘了這些故事的時候,也許只有這些照片,可以讓我回想起來了。



(全文完)


*1:泛指南美洲的拉丁裔。邁阿密大概是南美人們最嚮往的美國城市,旅遊或移民都是首選,從祕魯一路到哥倫比亞,總是在聽說,聽到後來根本都不想去了,整個就是個小拉美。

*2Buena Vista Social Club40-50年代哈瓦那的音樂家、舞者與一些文人聚集的私人俱樂部,不僅是音樂表演的集中地,也是尋找同好一同創作發想的好去處,當時的各種音樂演出盛極一時,也不乏其他國家的音樂人前往汲取養分。50年初革命起事,俱樂部關閉,樂手四散另謀生計,一直到90年代,由古巴人Juan de Marcos González與美國人Ry Cooder主導的一次錄音,才讓這些快要消失的老音樂重回世上;他們連絡上一些曾在俱樂部演出的老前輩,搭配幾個年輕樂手,在短短六天內錄製成同名專輯「Buena Vista Social Club」,並於1997年在美國商業發行,一舉攻下告示牌排行榜(Billboard)的年度冠軍,名聲大噪,之後就用這個名字,來指稱演奏那個年代、那個時候的古巴音樂的人。1999Wim Wenders帶著拍攝團隊到古巴拜訪這幾個樂手,製作成同名紀錄片,2003年在台灣上映,中文片名為「樂士浮生錄」,我好像是在台北電影節看到這部片的,跟「香料共和國」(A Touch of Spice)一起,是少數我睡整場還能夠有印象的片子。2004年有一部「Música Cubana」,翌年在台灣上映時取名為「樂士浮生錄2」,不過除了主題一樣,編導制片都不同。

拜專輯大賣、電影大紅所賜,這批古巴樂手開始巡迴世界各地演出,2009年到了台灣,在台北、台中、台南各演出一場,今年四月再次來台,於台北、台南、高雄各演出一場。不過一年年過去,原本就很老的他們逐漸凋零,拍進電影裡的人還有幾個在,當初俱樂部裡面的大概都不在了,如果你要的是原汁原味的Buena Vista Social Club,大概只能去專輯或電影裡面找了吧。



2013/05/18 Trinidad
2013/05/30 Habana
2013/06/05 Cancun

2013/06/1214 Belize Cit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文章及未註明出處之照片皆為網誌作者所有, 請勿隨意轉載.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