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2日 星期五

紀氏祖厝


當初打算要尋找祖源時,我有二個線索,一是戶籍謄本,一是我們老家「高陽」這個堂號;台灣的戶口制度是日本人建立的,我能找到最早的一本戶籍謄本,是大正年間日本登台時,我曾曾祖父去向戶政事務所登記的那一份,上面並沒有記載說我們家族是從中國大陸什麼地方遷居過來的,這表示紀家在台灣定居已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若與大部份在台灣的漢人一樣,那大概是二~三百年的歷史。

漢人的家族大到一定規模時,會蓋祖厝,寫族譜,代代相傳,紀氏在台灣不算大家族,又分散各地,本以為不會有這樣的東西可以追本溯源,但在查堂號的時候,意外的發現在台中龍井有一間台灣紀氏宗親的祖厝,雖然我無法得知台中紀家與屏東紀家的關聯,還是決定循著這唯一的線索找下去。

台中的紀家宗親熱心的提供許多訊息,也剛好有在近年內前往中國尋訪祖厝,給了我許多有用的情報;據他們所彙整的台灣與福建紀氏族譜史料,「紀」這個姓氏,最早始記載於周朝,比干被殺害後,他的三夫人逃出,生下一個兒子,長大後被賜姓紀,封邑在山東地方,後來輾轉遷移到了河北高陽縣,定堂號,並繼續衍派,其中一支往安徽、江西、福建方面移動,經過了相當長的時間,福建安溪的紀氏宗親分家,俗稱後塘厝的二房舉家遷往台灣,在台中落地生根,再分立六房,往台灣各地而去,這大約是二百多年以前的事,與推測紀家來台的時間接近,於是我把時間點劃在此,太久遠的事就不去查考了,而把目標定在福建安溪。


安溪產茶,安溪人也愛喝茶,招待客人、串門子嗑牙,只要有人來,一定先沏壺茶再說,桌上的茶具常常整天都沒乾過。安溪最著名的是鐵觀音,價格理當昂貴,我最常喝到的則是烏龍;據當地人說,要在安溪買茶葉,最好是自己懂一些,又有認識的人作陪,否則很容易上當。


我要前往的地方,是安溪縣官橋鄉美寮村,本以為要彎彎拐拐到這山城的某個角落,結果意外順利的找到了,美寮村座落在一片被群山環抱著的農田裡,午後山區水氣蒸起,綠山像是套上了雲霧做成的水袖,在鳥語雞鳴裡靜靜地舞著,是一個很寧靜的小農村。我找到了幾位熱情、健談的紀氏鄉親,有年長的,也有年輕的,他們跟我聊了許多,招待我吃了豐盛的一頓午飯,也帶我去看了看紀氏祖厝,陪我度過愉快的一天。


紀瑞燦阿公年紀很大了,除了右邊眼珠不在眼窩裡,身體看來挺健康;一聽說我是打台灣來到這看祖厝的,就一直講一直講,像是我們身邊的許多長輩,平常跟兒女、孫子沒什麼話講,只有逢年過節,或是像老遠跑來看祖厝這種奇怪的人出現時,才好不容易有滔滔不絕的機會,講述一些快要帶進棺材裡的故事。

阿公講的很多、很詳細,可惜他的閩南話腔調實在重,我聽來很吃力。福州人說福州話,泉州、安溪講閩南話,福州話跟閩南話差非常多,就我聽來,福州話跟廣東話還比較像一點;我們台灣講的閩南話,跟泉州這邊是可以通的,尤其是年輕一輩人,彼此口音不同,但都可以聽得懂對方在說什麼,但像阿公這樣的老人家,有一種特殊的腔調,話語裡有很多四聲音跟入聲音,不容易馬上聽懂,必須想一下,當阿公一直講不停的時候,我就只能撿幾個關鍵字來推敲推敲,邊聽邊猜了。還好重點有聽懂,阿公也會重複說好幾次,整個故事還算聽得完整。

現居美寮村的紀姓人家大概有二百多人,並不是很多,似乎自二百多年前分家後,安溪紀家就陸續向外地發展,僅留下這一小批人顧著祖厝,其他在安徽、江西的紀家人也是一小群一小群的聚居,跟台灣的紀家人一樣;原本分散在祖厝附近的紀家田地,一塊塊分出去賣掉了,剩下一些由幾戶人家加減種種,也跟我屏東老家的情況一樣,這樣的相似還真令人有些晞噓。祖厝佔地不大,原本雖年久失修,但還可以住人;前幾年台灣紀氏宗親前來認祖時,有感於祖厝屋況堪虞,回台後著手募款,打算重修祖厝,之後拜幾位有心的台灣紀家人奔走,一位住在廈門的宗親每個禮拜都跑安溪,不斷與縣政府、土建商以及原居祖厝的宗親們協商,終於取得共識,順利完成搬遷以及祖厝修建的工作,祖厝修補得很完善,以原有格局向外擴張一點點,用水泥修補成方正的形狀,原有的廂房完整的保留下來,周圍的豬圈、雞寮也都還在使用,在保存原本風貌的前提下,強化祖厝本體的堅固與安全性,看得出來修建的主事者相當的有心,也相當的用心。



阿公領我去向祖宗們上柱香,我小心的把香插在爐裡,邊望向那一個個金亮的牌位,想想也真不可思議,當初只是一個念頭,沒想過能循著線索追到什麼程度,更沒想說能夠真的找到這個地方,而今我站在這些牌位之前、匾額之下,有種不真實的恍惚感覺。

然後在一位阿嬸的家裡坐了會,跟阿嬸與他帥氣的兒子聊了聊這邊生活與工作的情況,安溪近年來土木建築業發達,年輕人跟著他老爸做建築,並不會想到外地去發展。而後阿嬸帶我找到一位紀金土阿伯,阿伯給了我一本族譜,是當初修建祖厝時,台灣紀家人幫忙彙整各地紀氏族譜史料後印製的,繁體中文厚厚一本。臨走時阿伯留下了他與一位阿叔的手機,要我下回來時撥個電話給他們,巧的是等公車時,正好遇到那位阿叔回來拿圖,這位阿叔就是前面那位帥哥的老爸,果然也是一派帥氣;阿叔有參與祖厝的修建工程,我們在他車上又聊了一會,他告訴我下回從廈門過來很快就到,要來安溪買茶也盡管打電話給他。

他們全都把我當自己人,反而是我沒辦法很自在,怕打擾了人家,應該提個禮盒來的,或許可以減輕這樣的感覺。下回再來,也許知道這些古老故事的人都不在了,但至少還可以找到這一份溫馨,這一畝的寧靜。歲月一再輪轉,生活在二地的人們,卻因為這樣的一線關係,可以如此親近,如此單純;我們總是在感嘆,時代終究會改變一切人事,有什麼是不變的嗎?有的,我想我找到一個了。


2010/03/07 於安溪

11 則留言:

  1. 我也越來越覺得,生活在越純樸地方的人越可愛
    不管哪個國家的人都一樣...
    我想 我以後很難生活在大都市裡
    海邊小鎮就是我的最愛啊~~
    老話一句 "出門在外 一切小心" :)

    dedemo

    回覆刪除
  2. 哈囉 紀百 我和建仁都有準時收看你的『世界』 加油ㄋㄟ

    回覆刪除
  3. 那個我家是清河派 可以順便找一下嗎

    回覆刪除
  4. 世界上還有太多的沒想到,等哪一天想到的時候,就會發現自己身在那裡... 很有趣的尋祖之行,特別是要聽懂很難懂的閩南語,你應該還是笑笑地裝做自己有聽懂吧?!不過好裡加在上了年紀的老人家都有重複說話的通病,多聽幾次應該就懂個七八成了........下一站去哪呢?記得但我們一起去唷!

    回覆刪除
  5. 我沒有想過回去找祖源,不過我確定我家的祖籍也在安溪。
    和老紀你的姓氏比起來,我的姓氏也算上是大姓了。
    巧的是我們姓氏的源由一樣是周朝的比干呦。
    在離家不遠處好些年前宗親曾花了大錢重修了宗祠,
    多年前我去過一次,嶄新的模樣總讓我覺得很不搭嘎。
    我在那裡翻了大簿頭似的祖譜,密密麻麻的,我甚至找不到我的親人在哪(也許是還沒記上或是另一本或是怎麼的)
    那麼多分散的血緣交織起來我是連線頭都找不到了。
    我還是喜歡聽我爹講更近代一點的,我所住的村落的故事。
    村子是徒步就能走一圈的大小,左邊這一塊是大房分到的地,右邊這塊兒是二房的地,然後...說來話長了。
    哪天你有興趣,我再說給你聽。那是個被時間撫平了起伏的故事。

    回覆刪除
  6. 很神奇 總在一些時間點 我總會想起 幾乎不可記憶 曾祖父墓碑上 來自泉州的訊息

    總感覺有聲音在說 去看看去看看

    我一直覺得是記錯了 畢竟是5.6歲的事

    且在11歲左右南投竹山的祖墳就因颱風大水而沖毀

    所以我一直覺得不可考

    看到你的追根之旅

    很特別

    等我當完兵

    可能也會去走走看看

    回覆刪除
  7. 联络我是 马来西亚 人 +60196888215 , 微信 khseng , 邮件 khsengtrading@gmail.com

    回覆刪除
  8. 我来自马来西亚我的爷爷是纪坤松可以联络我吗我要知道我的祖先是谁 +60196888215 微信号 : khseng

    回覆刪除
  9. 我也是紀氏的後代,曾經到戶證追查過祖籍,請問如果戶證查到明治年間然後說以上沒有資料那麼我還可以怎麼做?種族:福,是指福建嗎?

    回覆刪除
  10. 我們紀家的祖訓紀家跟吳家不通婚跟呂家是一樣的,而且呂高紀又是姻親所以也不通婚,跟你們記載的完全不同。

    回覆刪除

文章及未註明出處之照片皆為網誌作者所有, 請勿隨意轉載.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