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打獵多久了?」
8歲開始,我爸帶我的,我爺爺也愛打獵。
「獵人世家耶,很少見。」
呵,不過我打獵跟我爸、我爺爺沒關係,我自己喜歡打獵,有空就到處跑,亞利桑那(Arizona)、馬里蘭(Maryland)、維吉尼亞(Virginia)、艾爾伯塔(Alberta)…,大概都走遍了。
「開車嗎?」
嗯。
「應該都跟朋友去吧?」
有時候跟朋友,有時候自己去。
「自己一個人進獵場,會不會危險啊?你是老手了應該沒差,新手的話呢?」
不會,只要你準備充足,別白目裝行,就不會有什麼危險。
「有沒有可能被其他獵人打傷啊?」
哈哈,不會的,大家會穿上鮮豔的反光外套,很遠就可以看到人影。來福槍(rifle)使用的第一課,就是教你要水平射擊或俯射,不能仰射,仰角射出去的子彈可能打死幾公里以外的人,水平或俯射的子彈就飛得沒那麼遠,進到空曠的地方,或聽到遠方的槍響時,多留神就可以了。
「穿那麼醒目的外套,不會被動物看見嗎?」
(這是我問過最蠢的問題之一,一定要寫下來)
不會,大部分的動物都是色盲(color
blind),眼中的世界只有單調的幾種顏色,你穿得再花枝招展,牠們看來都跟樹木、山丘是一樣的。
「要怎麼知道有沒有其他人在附近?」
看輪胎痕跟足跡,也看地方跟季節,在比較著名的獵場,人一定是比較多的。
「晚上視線不良怎麼辦?」
晚上不打,政府也禁止夜間狩獵。動物們大都是夜晚活動、覓食,最好的方式是利用白天的時候找到牠們的食場,在附近紮營,第二天清晨光線可以的時候,你就會看到動物們成群的在進食,那是最容易補獵的時機。
「會不會遭到動物的攻擊?」
很少,基本上人類不是動物們的食物,會有肉食動物攻擊人類的情況,要不是太接近幼獸或巢穴(例如黑熊),就是食物缺乏,牠們餓昏了才會攻擊接近的人類,像前幾天連續下了好幾天大雪,積雪太厚,鹿群沒辦法刨開積雪吃到草,餓死一堆,狼、狐狸跟一些食肉動物就得想辦法找其他食物。所以不用太擔心會被動物攻擊,不過有些動物還是絕對要避開的,例如棕熊。
「在加拿大打獵,有什麼特別的規定嗎?」
要申請tag(標籤);例如現在是獵鹿季節的尾聲了,在獵鹿季節開始前,大家就要去買鹿標籤(deer tag),如果今年的野生鹿隻數量比較少,鹿標籤數量就有限,要用輪流抽籤的方式購買,你有多少標籤,就只能打多少頭鹿。大型動物像moose(駝鹿,*註1),要幾個人合買一個標籤,因為肉的份量足夠好幾個人分食。
「所以打來的動物都是自己吃,會拿去賣嗎?」
通常不會,一般人打獵是當消遣,親近大自然跟動物,就像露營、登山一樣,我想可能是有人在打一些保育類動物,然後高價販賣,但那就跟販毒一樣沒什麼好說的了。
「我看到很多警告有moose岀沒的牌子,但沒見過活的,moose在這裡很常見囉?」
很常見,太常見了,有時候變成麻煩;moose體型很大,又笨,看到人跟車子都不會閃,要是開90、100(km/hr)撞上去,你會比牠先死,所以晚上開車要特別小心。
「那moose應該很好打囉,你覺得最難打的動物是什麼?」
elk(麋鹿),牠們非常敏感,警覺性高,很難接近牠們。
「那最好打的動物呢?比如像我這種沒打過獵的,從什麼上手比較容易?」
鳥類。
「啊?真的啊,我以為鳥會飛,應該不好打。」
打鳥是用霰彈槍(shotgun,霰唸ㄒㄧㄢ\),打出去一團子彈,只要距離夠近,命中率很高的,霰彈射程很短,可以朝天上亂打,不用怕打到人。
「除了北美,你有沒有對其他地方的哪些動物有興趣的?」
我蠻想去泰國打大象的,但我不確定能不能合法狩獵大象。
「我想有些地方可以合法狩獵,我在泰國的時候有聽說,一些東非國家也可以補獵大象,不過很有趣,有些地方是狩獵非法,販賣(象肉、象牙製品)合法,有些地方是狩獵合法,販賣非法,我也不太懂小黑們的立場是怎樣。」
非洲啊…,也可以考慮。
「所以每種動物都有各自的狩獵季節囉?」
對,若是今年繁殖量大,狩獵季節就會延長,或是增加次數,反之狩獵季節就會縮短,或是取消。除了用動物分,也用獵具分;除了來福槍,還有黑火藥(black gunpowder)季節以及弓箭(archery)季節。
「黑火藥是什麼?」
早期的火藥武器,要拿根管子把火藥往裡塞,打一發就要塞一次的那種。
「哦,像海盜用的手槍。」
對。
「那弓箭是真的拿弓箭去追著獵物跑哦?」
對啊,那很硬哦,比較像在練身體,別期望能吃到獵物,多帶些罐頭比較妥當。
「光是拉弓就拉到虛脫了吧。」
不會,一般用的弓都是有省力設計,類似奧運會用的那種競技用弓箭,沒那麼高檔就是,也會用十字弓,那就很簡單。
「你對武器也很了解吧,加拿大跟美國一樣,允許私人擁有武器嗎?」
沒錯,不過加拿大的審核比美國嚴格,開放的槍枝種類也比較少,一般是來福槍(獵槍),要買手槍(pistal)就要特別的考試跟審查了,更別提其他更輕便,或火力更強的武器。加拿大人也不像老美那樣,沒事就帶槍在身上走來走去。
「我在亞利桑那時聽說,有些槍枝零售店根本不審核買方的資格,有時候連問題也不問,只要給錢,要哪一支都給你,超恐怖的,神經病都可以隨便就買到槍,難怪老是聽他們在校園槍擊案。」
你知道為什麼美國允許百姓擁有武器嗎?
「是憲法裡面寫的吧,要保障當惡政欺壓人民時,人民有對抗惡政的自由跟力量,這裡的『力量』就被解釋為武器。」
嗯,所以雖然反對的人很多,但一來修法繁瑣,二來大多數政客不敢去動這種敏感議題,我知道有幾個州在推動立法禁止私有槍支,不過好像還沒有成功的。
「這麼賺錢的生意,商人也不會放的,就像大麻那樣。」
哎,講那些都徒增感嘆而已,還是單純的打我的獵就好。
● Peter
天色暗得快,本想收工了,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重新站上路邊,沒想到過幾分鐘就有車停下來,今天又賺了二百多公里。
Alan把我放在另一間Tim Hortons,跟我道晚安,我走進去一問,沒想到這小小的鎮裡邊的Tim Hortons也開24小時,我的加拿大便車之旅,就是由一間間Tim Hortons連接起來的,就像在美國都窩在麥當勞過夜那樣,有廁所、食物、網路跟暖氣,不過加拿大24小時的麥當勞不多,徹夜營業的Tim
Hortons則到處都是,只有西岸比較少,而且東西比麥當勞好吃,只是飲料不能無限續杯。
這個小鎮也以「河」為名;加拿大很特別的是,舉目所見的城/鎮/路名幾乎都跟水有關,世界第二大的陸地版圖,卻到處是「橋」、「河」、「灣」、「岸」、「湖」、「溝」…,提醒人們這裡有數以百萬計的大小湖泊,這是一個擁有無盡丘陵、針葉樹與雪原的水鄉澤國。
Tim Hortons唯一的缺點,就是常常沒有插座,我在旁邊圖書館附近找到個外露的插座,就把筆電放著充電,坐下來吹冷風。一個人影經過,不久又折了回來,問我幹嘛坐在這淋雪吹風,我說我只是個搭便車的,晚上打算在Tim Hortons過夜,他想都沒想就邀我去他家,離這裡幾步路而已,我驚訝的不是他的大方或勇敢,而是那種自然流露的熱情與想要幫忙的心,就像問一個他熟識的朋友,晚上要不要去他家吃飯過夜,即便我已經被這麼多陌生人撿過,受到這麼多陌生人的幫助,你問我能不能像他這麼自然的邀請一個路邊的陌生外國人到家裡過夜,我還是會說要看人,而且不可能這麼的自然,像在邀朋友那樣。
他叫做Peter,是個印地安原住民,來自一個叫做Miishi Zaagi的部落,因為當初法國人不會發shi的音,就把他們部落稱為Misasagi。Peter患有一種遺傳疾病,血液中的白血球與抗體會不正常增生,導致身體(主要是心肺)負荷增加,一個小感冒就可能要他的命,過去曾有二次嚴重的心臟休克經歷,所謂嚴重就是被醫生宣告不治,目前一切尚好,但可以從他部分變白的鬍子與頭髮,看出他的身體不是一般。因為這個病,Peter每個月可以從政府那裡拿到1,000加幣的補貼,300拿去付房租,省吃儉用可以好好的過日子,所以他不需要工作,不過他會跑去圖書館偷抓電影燒成片子,拿去印地安保護區(Indian Reserve,*註2),便宜賣給那裡的人們跟小孩,每次去他都會問孩子們想看什麼片,然後找來燒,下回帶去給他們,孩子們想看的片,Peter都是半買半相送,因為他喜歡看孩子們高興的笑臉。
我在Peter家的每個晚上,都有二、三部電影可以看,有些片他喜歡的會看上二、三遍。我看了Kick Ass 2,不出所料的糞化了,不過那個mother fucker蠻好笑的;金剛狼不曉得哪一集,最後跟一台不鏽鋼日本武士裝甲打,真心覺得休傑克曼不要再演金剛狼比較好;最詭異的是一部叫「牛仔與外星人」(Cowboy & Aliens)的片,光聽片名就納悶為啥有人會想看這種片,不由得為人類文明的未來擔憂,看完之後,就更擔憂了。
而每個早晨,Peter總是囑咐我,沒搭到車就回來過夜,於是我在那個小鎮的日子,就像那些懷念的朝九晚五,早上吃個飽去上工,測試零下幾度可以站多久,午餐回Tim Hortons啃最便宜的雞肉捲,喝杯熱巧克力暖暖身,下午繼續上班,天差不多黑了就回家煮晚飯,一邊看電影。我在那裡卡了四天沒人載,但我一點也不介意,每天有個固定的地方可以過夜,對我是莫大的幸福。
Peter很以自己的原住民血統為傲,也巨細靡遺的跟我介紹當初這些白人怎麼欺壓他的祖先們,現在他們又怎麼對待原住民。Peter的姐姐嫁了個酗酒白人,照三餐毒打,Peter火了就把他揍一頓,結果被抓去關了好幾個月,那白痞子啥事也沒有。其實有時候想想,像烏干達那樣還存在私刑,偷東西就吊起來打、殺人就賠命,什麼出身膚色都一樣,警察律師都不敢介入,有時候還比較接近所謂的正義。在我們斤斤計較於條文的用詞遣句時,是否也與那些根本顯然的是非善惡越離越遠,反而讓惡人有更多空間可以搬弄混淆,讓我們越來越不相信人心?
第五天早上,一個老伯載我走了,我沒有正式跟Peter說聲再見,但我知道晚上他沒看到我,就知道我繼續上路了。我會想念在他那裡吃到的moose肉,那些爛電影,那條寂寞的走廊,以及那些古老的印地安傳說,然而我畢竟沒有說再見,就這樣走了。
直到現在我仍然偶爾想著,我能不能做到像Peter那樣,那麼毫無防備,那麼的自然,在遭受過那些不平與傷害之後,依然單純的相信那些美好,而毫無防備的張開雙臂,去擁抱那些可善可惡而善變的人們。
一般俗稱的鹿(deer),屬鹿科(Cervidae),有諸多種類。
(圖片來源:http://www.bloggernews.net/)
這隻學名是Alces
alces,在北美俗名叫moose(中文為駝鹿),在歐洲俗名叫elk(中文為麋鹿),是鹿科中體型最大的。
這隻學名是Cervus
canadensis,在北美俗名叫elk(中文為麋鹿),屬鹿亞科(Cervinae)下的Cervinae屬,鹿亞科是鹿科底下的四分支之一。
(圖片來源:http://www.cic.gc.ca/)
這隻學名是Rangifer
tarandus,俗名是reindeer(中文為馴鹿),屬鹿亞科下的Capreolinae屬,為鹿科動物中唯一公母都長角的成員(大多鹿科動物只有公的長角),幫聖誕老公公拉雪橇的就是這隻,喬巴也是這隻,加拿大北部的馴鹿有一族群被人慣稱為Bluenose(藍鼻子),也許是喬巴的設定來源,不過Bluenose們的鼻子不是藍色的,為啥稱牠們為藍鼻子已不可考。馴鹿有另一個英文名字caribou,雖然wikipedia說caribou是北美對reindeer的俗稱,類似elk(歐洲俗稱)與moose(北美俗稱)的關係,但加拿大獵人們都說reindeer跟caribou是兩種不同的鹿科動物,因為這些鹿科家族與中英文關聯太複雜了,就不繼續研究。
(圖片來源:http://www.theonlinezoo.com/pages/pere_davids_deer.html)
這隻學名是Elaphurus
davidianus,俗名是Père
David's deer,因為被一位叫Père
David的神父註冊,屬鹿亞科下的Cervinae屬,被華人通稱為麋鹿,又稱四不像;頭臉像馬、角像鹿、頸像駱駝、尾像驢,原生於中國長江流域,漢朝末年近乎絕種,後因供宮廷賞玩用而被人工保存下來,八國聯軍前後被白人抓回去嘗試飼養,但不太成功,今日據說已經沒有野生的四不像,全世界剩不到一萬頭。
*註2:早期美國、加拿大的白人統治者拿著槍砲,把印地安原住民趕到荒郊野外去集中管理,自己佔有肥沃的土地、礦藏與動物資源,這些早期的印地安集中營,逐漸演變成今日的印地安保護區。今日的印地安人不用被迫住在保護區內,但因為保護區有印地安部族自己的管理單位(政府)、法律與警察,商品與所得的賦稅減免,與低價(或免費)提供的住所,使得與出外與其他人在大城市找工作競爭、高額消費相比,印地安居民在保護區內居住要容易許多。很多印地安人不爽白人,在保護區內看到白人開車經過,印地安警察會把他們欄下來隨便編個理由開單,而老美警察也是這樣對那些墨西哥、南美與亞洲移民,唉,真是冤冤相報何時了。而由於商品減/免稅的緣故,一些印地安保護區成了熱門的購物聖地,外面一包香菸的錢,可以在保護區裡的商店買一條多的裸菸,酒好像比較貴,因為印地安原住民有著名的酗酒習慣,美加政府嚴格管制印地安原住民購買酒精飲料的數量與頻率,嚴格到已經成為一種歧視了,警察在路上看到原住民拿著瓶子就會上前盤查,臉稍微紅一點就會被問是不是喝酒,一些印地安保護區更是禁止販售酒類飲料,不過我相信就跟其他地方的原住民一樣,印地安人私釀與私售的酒類一定不少。
我還滿想知道你問過最蠢的題目還有哪些
回覆刪除想知道+1。(不過那個蠢問題是我也會問.......默)
回覆刪除by Caliry